1. <video id="zhudv"></video>
    1. <b id="zhudv"><sub id="zhudv"><tr id="zhudv"></tr></sub></b><video id="zhudv"></video>

      <video id="zhudv"></video>
      <b id="zhudv"><strike id="zhudv"><font id="zhudv"></font></strike></b>
        企业 · 动态
        从事工业废渣(粉煤灰、燃煤炉渣等)资源综合利用的新型墙材制造企业

        28

        2015

        -

        12

        环境保护部首次向社会发布全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的相关情况

        所属分类:


        【概要描述】摘要:环境保护部日前发布了《2014年全国大、中城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年报》(以下简称《年报》),这是环境保护部首次向社会发布全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的相关情况。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是环境管理的重要方面,与大气、水和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紧密相联、密不可分。妥善处理处置固体废物,防止环境污染,既是改善大气、水和土壤环境质量、防范环境风险的客观要求,又是深化环境管理的重要保障。  环境保护部日前发布了《2014年全国大、中城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年报》(以下简称《年报》),这是环境保护部首次向社会发布全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的相关情况。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是环境管理的重要方面,与大气、水和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紧密相联、密不可分。妥善处理处置固体废物,防止环境污染,既是改善大气、水和土壤环境质量、防范环境风险的客观要求,又是深化环境管理的重要保障。  《年报》主要依据2013年中国环境统计年报及全国261个大中城市已经发布的固体废物污染防治信息汇总编制而成,分为全国大中城市固体废物信息发布情况、全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重点工作进展情况和能力建设情况3个部分,较为系统地介绍了当前我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的相关情况。关于一般工业固废产生及处理情况如下:  2013年,全国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32.8亿吨,比上年减少0.41%,综合利用量为20.6亿吨,比上年增加1.71%,综合利用率为62.2%,贮存量为4.3亿吨,比上年减少28.7%;处置量为8.3亿吨,比上年增加17.3%;倾倒丢弃量为129.3万吨,比上年减少10.3%。  全国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及处理情况单位:万吨  2.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综合利用往年贮存量)。  重点调查工业企业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31.3亿吨。其中,尾矿产生量为10.6亿吨,占34.0%,尾矿综合利用量为3.3亿吨,综合利用率为30.7%;粉煤灰产生量4.6亿吨,占14.8%,综合利用量为4.0亿吨,综合利用率为86.2%;煤矸石产生量3.8亿吨,占12.3%,综合利用量为2.8亿吨,综合利用率为71.1%;冶炼废渣产生量3.7亿吨,占11.8%,综合利用量为3.4亿吨,综合利用率为91.8%;炉渣产生量2.6亿吨,占8.5%,综合利用量为2.4亿吨,综合利用率为89.9%。  尾矿产生量较大的省份依次为河北2.4亿吨、辽宁1.1亿吨、四川0.8亿吨、江西0.7亿吨、云南0.6亿吨。其中河北、辽宁两省尾矿产生量占全国的33.3%。  粉煤灰产生量较大的省份依次为山西4192.4万吨、山东4159.6万吨、内蒙古4082.6万吨、河南3670.3万吨和江苏3048.8万吨,这5个省粉煤灰产生量占全国的41.4%。  煤矸石产生量较大的省份依次为山西1.4亿吨、内蒙古0.5亿吨、安徽0.3亿吨、河南0.3亿吨和山东0.2亿吨。其中,山西省煤矸石产生量占全国的35.2%。  冶炼废渣产生量较大的省份依次为河北7394.4万吨、辽宁3417.4万吨、山东3047.1万吨、江苏2875.3万吨和山西1969.6万吨,5省冶炼废渣产生量占全国的50.8%。其中河北省冶炼废渣产生量占20.1%。  各地区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及处理情况  2013年,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较大的省份为河北4.3亿吨,占全国工业企业产生量的13.2%;山西3.1亿吨,占全国工业企业产生量的9.3%;辽宁2.7亿吨,占全国工业企业产生量的8.2%;内蒙古2.0亿吨,占全国工业企业产生量的6.1%;山东1.8亿吨,占全国工业企业产生量的5.5%。  综合利用量超过1亿吨的省份有7个省,较大的省份为山西2.0亿吨,主要为煤矸石,占全省工业企业综合利用量的44.7%;河北1.8亿吨,主要为冶炼废渣,占全省工业企业的40.1%;山东1.7亿吨,主要为粉煤灰、冶炼废渣和尾矿,占全省工业企业的55.5%;辽宁1.2亿吨,主要为尾矿、冶炼废渣和粉煤灰,占全省工业企业的53.2%;河南1.2亿吨,主要为粉煤灰和煤矸石,占全省工业企业的51.1%;江苏1.1亿吨,主要为冶炼废渣、粉煤灰和炉渣,占全省工业企业的75.7%;安徽1.0亿吨,主要为煤矸石、粉煤灰和尾矿,占全省工业企业的61.8%。这7个省份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占全国工业企业的48.8%。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较大的省份为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和山东,均高于90%。  处置量较大的省份为河北2.3亿吨,主要为尾矿,占全省工业企业的89.8%;辽宁1.1亿吨,主要为尾矿,占全省工业企业处置量的45.4%;内蒙古0.8亿吨,主要为尾矿和煤矸石,占全省工业企业的82.5%;山西0.8亿吨,主要为煤矸石,占全省工业企业的53.7%;四川0.5亿吨,主要为尾矿,占全省工业企业的87.6%。这5个省份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处置量占全国工业企业的68.1%。  贮存量较大的省份为青海0.6亿吨,主要为尾矿和其它废物,占全省工业企业的98.0%;江西0.5亿吨,主要为尾矿,占全省工业企业的92.0%;辽宁0.4亿吨,主要为尾矿,占全省工业企业的87.2%;新疆0.4亿吨,主要为尾矿,占全省工业企业贮存量的59.0%;四川0.3亿吨,主要为尾矿,占全省工业企业的81.0%。这5个省份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量占全国工业企业的49.0%。  倾倒丢弃量较大的省份为云南48.9万吨,主要为尾矿,占全省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倾倒丢弃量的66.2%;新疆26.5万吨,主要为尾矿,占全省工业企业的78.2%;贵州19.2万吨,主要为其它废物,占全省工业企业的61.8%;重庆11.5万吨,主要为煤矸石,占全省工业企业的77.0%;辽宁9.1万吨,主要为其它废物,占全省工业企业的98.7%。这5个省份的工业固体废物倾倒丢弃量占全国工业企业的89.0%。  2013年,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较大的行业依次为黑色金属矿采选业6.8亿吨,占重点调查工业企业的21.7%;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6.1亿吨,占重点调查工业企业的19.4%;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4.4亿吨,占重点调查工业企业的14.1%;有色金属矿采选业3.9亿吨,占重点调查工业企业的12.5%;煤炭开采和洗选业3.8亿吨,占重点调查工业企业的12.1%;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2.8亿吨,占重点调查工业企业的8.9%。这6个行业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占重点调查工业企业的88.7%。  综合利用量较大的行业依次为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5.2亿吨,占重点调查工业企业的26.7%;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4.0亿吨,占重点调查工业企业的20.4%;煤炭开采和洗选业2.9亿吨,占重点调查工业企业的14.7%;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1.8亿吨,占重点调查工业企业的9.2%;黑色金属矿采选业1.7亿吨,占全国的8.7%;有色金属矿采选业1.4亿吨,占重点调查工业企业的7.1%。  处置量较大的行业依次为黑色金属矿采选业4.15亿吨,占重点调查工业企业的51.7%;有色金属矿采选业1.14亿吨,占重点调查工业企业的14.2%;煤炭开采和洗选业0.90亿吨,占重点调查工业企业的11.2%;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0.44亿吨,占重点调查工业企业的5.5%;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0.42亿吨,占重点调查工业企业的5.2%;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0.40亿吨,占重点调查工业企业的5.0%。  贮存量较大的行业依次为有色金属矿采选业1.3亿吨,占重点调查工业企业的32.8%;黑色金属矿采选业0.9亿吨,占重点调查工业企业的23.0%;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0.6亿吨,占重点调查工业企业的14.7%;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0.5亿吨,占重点调查工业企业的12.0%;煤炭开采和洗选业0.3亿吨,占重点调查工业企业的6.8%;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0.2亿吨,占重点调查工业企业的4.5%。

          摘要:环境保护部日前发布了《2014年全国大、中城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年报》(以下简称《年报》),这是环境保护部首次向社会发布全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的相关情况。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是环境管理的重要方面,与大气、水和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紧密相联、密不可分。妥善处理处置固体废物,防止环境污染,既是改善大气、水和土壤环境质量、防范环境风险的客观要求,又是深化环境管理的重要保障。

          环境保护部日前发布了《2014年全国大、中城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年报》(以下简称《年报》),这是环境保护部首次向社会发布全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的相关情况。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是环境管理的重要方面,与大气、水和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紧密相联、密不可分。妥善处理处置固体废物,防止环境污染,既是改善大气、水和土壤环境质量、防范环境风险的客观要求,又是深化环境管理的重要保障。

          《年报》主要依据2013年中国环境统计年报及全国261个大中城市已经发布的固体废物污染防治信息汇总编制而成,分为全国大中城市固体废物信息发布情况、全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重点工作进展情况和能力建设情况3个部分,较为系统地介绍了当前我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的相关情况。关于一般工业固废产生及处理情况如下:

          2013年,全国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32.8亿吨,比上年减少0.41%,综合利用量为20.6亿吨,比上年增加1.71%,综合利用率为62.2%,贮存量为4.3亿吨,比上年减少28.7%;处置量为8.3亿吨,比上年增加17.3%;倾倒丢弃量为129.3万吨,比上年减少10.3%。

          全国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及处理情况单位:万吨

          2.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综合利用往年贮存量)。

          重点调查工业企业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31.3亿吨。其中,尾矿产生量为10.6亿吨,占34.0%,尾矿综合利用量为3.3亿吨,综合利用率为30.7%;粉煤灰产生量4.6亿吨,占14.8%,综合利用量为4.0亿吨,综合利用率为86.2%;煤矸石产生量3.8亿吨,占12.3%,综合利用量为2.8亿吨,综合利用率为71.1%;冶炼废渣产生量3.7亿吨,占11.8%,综合利用量为3.4亿吨,综合利用率为91.8%;炉渣产生量2.6亿吨,占8.5%,综合利用量为2.4亿吨,综合利用率为89.9%。

          尾矿产生量较大的省份依次为河北2.4亿吨、辽宁1.1亿吨、四川0.8亿吨、江西0.7亿吨、云南0.6亿吨。其中河北、辽宁两省尾矿产生量占全国的33.3%。

          粉煤灰产生量较大的省份依次为山西4192.4万吨、山东4159.6万吨、内蒙古4082.6万吨、河南3670.3万吨和江苏3048.8万吨,这5个省粉煤灰产生量占全国的41.4%。

          煤矸石产生量较大的省份依次为山西1.4亿吨、内蒙古0.5亿吨、安徽0.3亿吨、河南0.3亿吨和山东0.2亿吨。其中,山西省煤矸石产生量占全国的35.2%。

          冶炼废渣产生量较大的省份依次为河北7394.4万吨、辽宁3417.4万吨、山东3047.1万吨、江苏2875.3万吨和山西1969.6万吨,5省冶炼废渣产生量占全国的50.8%。其中河北省冶炼废渣产生量占20.1%。

          各地区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及处理情况

          2013年,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较大的省份为河北4.3亿吨,占全国工业企业产生量的13.2%;山西3.1亿吨,占全国工业企业产生量的9.3%;辽宁2.7亿吨,占全国工业企业产生量的8.2%;内蒙古2.0亿吨,占全国工业企业产生量的6.1%;山东1.8亿吨,占全国工业企业产生量的5.5%。

          综合利用量超过1亿吨的省份有7个省,较大的省份为山西2.0亿吨,主要为煤矸石,占全省工业企业综合利用量的44.7%;河北1.8亿吨,主要为冶炼废渣,占全省工业企业的40.1%;山东1.7亿吨,主要为粉煤灰、冶炼废渣和尾矿,占全省工业企业的55.5%;辽宁1.2亿吨,主要为尾矿、冶炼废渣和粉煤灰,占全省工业企业的53.2%;河南1.2亿吨,主要为粉煤灰和煤矸石,占全省工业企业的51.1%;江苏1.1亿吨,主要为冶炼废渣、粉煤灰和炉渣,占全省工业企业的75.7%;安徽1.0亿吨,主要为煤矸石、粉煤灰和尾矿,占全省工业企业的61.8%。这7个省份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占全国工业企业的48.8%。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较大的省份为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和山东,均高于90%。

          处置量较大的省份为河北2.3亿吨,主要为尾矿,占全省工业企业的89.8%;辽宁1.1亿吨,主要为尾矿,占全省工业企业处置量的45.4%;内蒙古0.8亿吨,主要为尾矿和煤矸石,占全省工业企业的82.5%;山西0.8亿吨,主要为煤矸石,占全省工业企业的53.7%;四川0.5亿吨,主要为尾矿,占全省工业企业的87.6%。这5个省份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处置量占全国工业企业的68.1%。

          贮存量较大的省份为青海0.6亿吨,主要为尾矿和其它废物,占全省工业企业的98.0%;江西0.5亿吨,主要为尾矿,占全省工业企业的92.0%;辽宁0.4亿吨,主要为尾矿,占全省工业企业的87.2%;新疆0.4亿吨,主要为尾矿,占全省工业企业贮存量的59.0%;四川0.3亿吨,主要为尾矿,占全省工业企业的81.0%。这5个省份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量占全国工业企业的49.0%。

          倾倒丢弃量较大的省份为云南48.9万吨,主要为尾矿,占全省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倾倒丢弃量的66.2%;新疆26.5万吨,主要为尾矿,占全省工业企业的78.2%;贵州19.2万吨,主要为其它废物,占全省工业企业的61.8%;重庆11.5万吨,主要为煤矸石,占全省工业企业的77.0%;辽宁9.1万吨,主要为其它废物,占全省工业企业的98.7%。这5个省份的工业固体废物倾倒丢弃量占全国工业企业的89.0%。

          2013年,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较大的行业依次为黑色金属矿采选业6.8亿吨,占重点调查工业企业的21.7%;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6.1亿吨,占重点调查工业企业的19.4%;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4.4亿吨,占重点调查工业企业的14.1%;有色金属矿采选业3.9亿吨,占重点调查工业企业的12.5%;煤炭开采和洗选业3.8亿吨,占重点调查工业企业的12.1%;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2.8亿吨,占重点调查工业企业的8.9%。这6个行业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占重点调查工业企业的88.7%。

          综合利用量较大的行业依次为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5.2亿吨,占重点调查工业企业的26.7%;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4.0亿吨,占重点调查工业企业的20.4%;煤炭开采和洗选业2.9亿吨,占重点调查工业企业的14.7%;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1.8亿吨,占重点调查工业企业的9.2%;黑色金属矿采选业1.7亿吨,占全国的8.7%;有色金属矿采选业1.4亿吨,占重点调查工业企业的7.1%。

          处置量较大的行业依次为黑色金属矿采选业4.15亿吨,占重点调查工业企业的51.7%;有色金属矿采选业1.14亿吨,占重点调查工业企业的14.2%;煤炭开采和洗选业0.90亿吨,占重点调查工业企业的11.2%;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0.44亿吨,占重点调查工业企业的5.5%;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0.42亿吨,占重点调查工业企业的5.2%;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0.40亿吨,占重点调查工业企业的5.0%。

          贮存量较大的行业依次为有色金属矿采选业1.3亿吨,占重点调查工业企业的32.8%;黑色金属矿采选业0.9亿吨,占重点调查工业企业的23.0%;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0.6亿吨,占重点调查工业企业的14.7%;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0.5亿吨,占重点调查工业企业的12.0%;煤炭开采和洗选业0.3亿吨,占重点调查工业企业的6.8%;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0.2亿吨,占重点调查工业企业的4.5%。

        相关内容


        与时俱进 开创墙材改革工作新局面

        目前,神州大地正掀起新一轮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热潮。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必须准确把握“三个代表”这个灵魂,而贯彻“三个代表”,必须牢牢抓住“与时俱进”这个关键。实施可持续发展,“禁实”目标如期实现。上世纪80年代,面临日益严重的环境恶化和生态失衡,联合国环境发展委员会首次提出可持续发展,立即得到世界上各国的认同。长期以来,砖是建筑墙体的主要材料,我国是最早生产和使用砖的国家之一,绵延几千年的秦砖汉瓦曾对中华民族的文明发展作出重要的贡献。今年,我们已经进入了经济高速发展、建设日新月异的新世纪,建设工程墙体材料的使用量不断递增,生产砖需要大量挖土烧煤,造成的后果是,农田被毁、能源消耗、环境破坏。土地、能源、环境已成为当今世界面临的三大问题,武汉目前人均耕地在联合国粮食组织规定的0.8亩警戒线以下,因此,保护耕地,尤其是禁止和限制粘土砖的生产和使用刻不容缓。2001年12月,市政府从战略高度以超前的眼光,确定自2003年7月1日起,全市范围禁止使用粘土砖,中心城区、远城区、镇(乡、街)、村同时启动,一步到位。这一决策符合市情,顺应民意。经过全市墙改人员一年半的奋力拼搏、日夜奋战,“禁实”战果辉煌。截至2003年6月30日,全市231家实心粘土砖生产企业全部关停并转。曾让世人引以为荣的秦砖汉瓦“下岗”后,武汉市每年可节约土地近5000亩,节约标准煤38万吨,利用工业废渣粉煤灰400多万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明显。  推陈出新,新型墙材突飞猛进  近几年,武汉市建筑规模逐年攀升,墙材需求量每年以10%的速度递增,2002年达到34亿标砖。随着实心粘土砖的逐步退出,新型墙材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新墙材生产企业从2002年底的100家,猛增到2003年6月底的169家,年生产能力也由12亿标砖,增加到近40亿标砖(含空心粘土砖),其中粉煤灰加气砼砌块年产量达到120万立方米,居全国之首。时下,我市新型墙材产品有混凝土多孔砖、蒸压粉煤灰砖、蒸压灰砂砖等10多个品种,它们具有非粘土、节能、利废、环保、强度大、科技含量高的特征,在三江航天、永清庭院、蓝湾俊园等一些建设中得到广泛使用,其保温、节能、隔音效果颇佳,备受社会赞誉和市民青睐。  从“禁实”转向“禁粘”,新型墙材一统天下。武汉市现有空心粘土砖生产企业81家,年产量6亿多标砖,制砖蚕食土地、排放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对环境造成的破坏触目惊心。为彻底遏制烧砖毁田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今年4月,在“禁实”目标落实到基层的情势下,与时俱进,又将下一个目标转向“禁粘”,规定自7月1日起,空心粘土砖不作为我市新型墙材,7个中心城区和2个经济开发区禁止使用空心粘土砖;6个远城区限制使用范围受到限制,新墙材应用比例日趋上升,已占半壁江山。  纵观墙材产业发展史,我市墙材已实现历史性跨越和质的飞跃,这一刻将载入史册。  乘胜前进,迈向新的更高目标  科学技术无止境,社会发展无止境,墙材革新也永无止境。众多的人关注,在完成“禁实”和“禁粘”任务后,下一个目标是什么?根据世界上发达国家墙材发展走势,未来我国墙材应朝着非粘土、空心、轻质、板材、湿作业少、多功能复合型的方向发展。1999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8委局《关于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提高住宅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住宅建筑体系要推广使用轻钢框架结构及配套式板材,发展各种轻钢框架结构及配套的装配式板材,发展各种轻质板材,推行复合墙体和屋面技术。  目前,我国建筑板材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与发达国家比还有较大差距。上世纪90年代初,日本建筑板材应用占64%,美国占47%,西德占41%,东南亚国家约占30%,并呈逐年上升趋势。我国目前仅占1.8%,住宅建造的生产效率仅为发达国家的1/6~1/5,并且产品质量低、性能差、收缩裂缝、脱落、渗漏、隔音效果差等问题屡见不鲜。要赶上和超过发达国家的水平,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其艰巨性、复杂性要比“禁实”和“禁粘”大得多。  展望未来,轻质板材和复合墙体的目标灿烂夺目,催人奋进,但任重道远,艰难曲折。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抓紧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时代呼唤我们,必须与时俱进,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程中,只要牢牢抓住“与时俱进”这个关键,大力弘扬“禁实”精神,克难奋进,乘风破浪,一定能开创墙材改革工作新局面,占领墙材进步的制高点,为住宅产业现代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武汉市墙改领导小组副组长、市建委副主任唐昌海

        MORE +
        亚洲色视频,亚洲欧洲中文字幕无线乱码,在线中文字幕无码一区,国产午夜爽爽刺激视频,一本一道久久综合狠狠老

        1. <video id="zhudv"></video>
        1. <b id="zhudv"><sub id="zhudv"><tr id="zhudv"></tr></sub></b><video id="zhudv"></video>

          <video id="zhudv"></video>
          <b id="zhudv"><strike id="zhudv"><font id="zhudv"></font></strike></b>